Search

活到今天為止,我替自己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就是青春時代順利逃到東京生活。

留學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活到今天為止,我替自己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就是青春時代順利逃到東京生活。

留學生時期呢,有位公子哥朋友臨時要來玩,他平常在台灣有司機有祕書打點各種事務,腦子裡大概沒有錢解決不了的事。所以當對方第一次遇到飛機延遲抵達(已經沒有電車),深夜的成田空港計程車前人們大排長龍時,他就打了電話來(也沒想過深夜為何好意思打擾人😒)

「我等下把手機交給妳,我會拿給隊伍最前面的人,妳幫我用日文問對方是不是要去東京市區,如果是叫對方讓我共乘,車費我出」公子哥一副理所當然

「你為什麼不安分排隊?通常日本人不習慣和陌生人在同一空間,你叫我做這件事其實很失禮」

「我才不想浪費時間排隊,從成田到市區深夜車費不便宜,有人幫他們付錢還不好?而且我是誰?他們如果知道我的頭銜肯定覺得沾光」

雖然千百個不願,但為了讓對方死心,我還是照他話做了。如我預期,第一個日本人不願意、第二個和第三個也都不願意共乘。

「這些人腦筋怎麼那麼死板!我出錢他們還嫌棄,他們知不知道我誰啊」公子哥暴怒

「很抱歉,這裡是日本,你是誰你有錢都不關大家屁事」我很疲憊的掛掉電話,心想活該。

幾年後我進了傑尼斯事務所的網路事業部,有位電視圈認識的人來電「小羊,妳不是經過某某親自面試獲得入社資格嗎?可不可以幫我引薦,我有位電視台董事長朋友要去日本,妳幫我介紹給妳社長吧,也許可以合作什麼」

「不太方便耶!我只是一般社員,不想做逾矩的事」

「妳這樣很不給面子,我什麼地位?我都願意跟電視台董事長說妳是我好友,說妳一定會幫忙」

在我心裡呢,比起願不願意幫忙,只覺得雙方實力根本不在同一個層級上,癞蛤蟆休想吃天鵝肉,我才不願意介紹😒

大學畢業只不過在台灣工作兩年,認識的「大人」(社會上所謂的成功人士)全是這德性。所以搬到東京後我有鬆口氣,有終於來到可以靠「實力勝負」世界的感覺。比起華人喜歡貪圖(或被貪圖)關係喜歡靠權勢地位做事的習性,日本人在這方面真的清新許多。從比例上來說,華人花很多時間經營人,但日本人花很多時間做事。

又過了幾年,進入另一家大企業,每個月要去中國為貴婦們舉辦各種活動,是僅限花得起大錢有權有勢的VIP們參加的活動。

我第一次任務就是入座主桌幫頭頭翻譯,讓他跟那些貴婦可以多聊天構築商業關係。怎麼說進軍中國如果有了權貴幫助的確會省事許多,而中國市場對公司來說也真的重要,這是大家共識。

可是呢,頭頭從一開始到結束就像水土不服似的,左邊女明星主動來搭話,表示自己為了出席今日場合多努力入手名牌服裝,頭頭聽完點頭說「そうですか、お似合いですね」(是喔,這服裝很適合妳)接著女明星表示自己平常多愛本公司產品,頭頭也只是點頭表示「嬉しいですね」(我很開心妳喜歡)

不管對方丟什麼話題來到這邊都是句點。

「你要不要聊其他的,比如主動問她最近有什麼作品、近期有沒有要來日本玩,否則氣氛有點冷」我提醒頭頭
他看著我微微嘆了口氣小聲說「這場合真令人疲憊」

接著貴婦們在面前輪了一圈,那些人就像開屏孔雀似的,誰誰老公是什麼了不起的官僚、誰誰家產如何澎湃、誰誰上次來日本買了多高價的貨,話題差不多就這些……

其實平常在公司,頭頭聽到什麼有趣事情可是會眼睛一亮、在討論Business時也是攻勢型,但唯獨在那些華人貴婦晚宴裡我看他哈欠打了八百次。

日本同事們呢,即使到後來比較熟稔,同事們每次辦完活動也沒人把關係拿來說嘴,或趁勢在那種場合處心積慮建立自己的人脈,大家都是相當劃清界線的在公事公辦。

日本社會裡,信用(魅力)來自於認真態度、卓越技術、腦中knowhow,起碼我個人移居日本後所被灌輸的價值觀是「要靠實力追求成功」,換句話說你不會傻到以為成功人士(或世間所謂的有錢人)可以過上好日子。大部分時候,實業家成功之後還是依然忙碌,或者說更忙碌。

前幾天讀者朋友推薦我看「三十而已」,快轉的看了一些,發現劇情會讓我想起離開東京之前那個很想逃離的世界:人跟人之間關係太過緊密,發生了什麼得先想辦法找人幫忙解決,而不是針對事情本身。乍看之下有人脈就好辦事,但反面來說在人治社會裡,你得花很多時間經營人際關係,甚至為了攀權附貴不擇手段。

但終究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在哪裡!不信你想想國際舞台上日本企業和中國企業的信用差距,有日本貨誰要買中國貨?!

我只看幾集就棄劇的原因是這種凡事靠人的價值觀實在吞不下去,在聊三十而已之前,那些人真有想過要踏實成長嗎😒


Tags:

About author
著有「東京,一期一會」「日本人真妙」「東京OL不能不約會」「輸給敗犬又如何」等書籍
工作邀約請聯絡Olivia: [email protected] instagram帳號:welovesheep
View all posts